close

愛情裡面的成分,到底有多少比例是對等…(歌詞//是我不夠好 李毓芬)

愛情是許多人歌頌的題材,也是心理學家研究的題材。Sternberg的愛情三角理論是最有名也是最廣為流傳的(這在我國小就聽到現在都沒變)但,愛情真的這樣嗎?一個婚姻失敗的人提出的愛情理論可信嗎?我不是相當認同。我認為:它在用詞上不是相當適當,且沒有討論方向上的問題。

如果愛情真的是用三元的理論,那麼我認為此三元應該是瞭解、渴望與承諾,而不是親密、熱情與承諾。如果在不站在Sternberg這位巨人的肩膀上,我直覺想到的兩個愛情的元素是:已經認識與想要認識。前者說明了為什麼對青梅竹馬有好感,為什麼有些人偶然遇到自己國中同學就決定在一起了,為什麼很多閃婚的夫妻最後卻以失敗告終;後者則說明為什麼小時候總有男生喜歡女生的故事,為什麼在路邊會被人搭訕,為什麼交往多年的男女朋友最後還是分了。青梅竹馬從小認識,很容易知道彼此在何時需要什麼,常有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覺;失散多年的老同學,突然遇見與自己有共同回憶的人,總是覺得特別親近;而閃婚的夫妻中就是不認識彼此,最後發現對方與自己想像的不一樣,導致最後吵著要分開。在路上被搭訕總是因為對方覺得你帥,或是被某個特質吸引想要更認識你;男女朋友到最後因為對對方失去了好奇,不想再努力去認識彼此,最後覺得對方無趣而選擇分開。比對Sternberg的三角理論,我提出這兩點大致上可以對應到親密與熱情,那我可能疏忽了承諾在愛情你了成分(對我來說承諾偏向是婚姻的成分)然而最後以瞭解取代親密,因為我認為這並非整天膩在一起或是常常通話打打屁而來的,是真的花心力去知道彼此,認識對方;想要認識則是一種吸引力,用原本的熱情也好,然而我最後選擇渴望與下段我要說的有關。

在愛情三角理論最大的缺失就是沒有方向性。在兩個人的關係裡並不是我跟你在已起就很親密,我跟你在一起就有熱情,甚至承諾不見得是兩個人一起定下的──有時候我在心裡默默地答應你,我要用生命保護你。接下來我就把方向性加入三角理論中看會發生什麼事吧:

單方面的瞭解:乳養的感情。

單方面的渴望:常見的單戀。

單方面的瞭解與渴望:粉絲式的熱情。

單方面的承諾與渴望:工具人。

彼此渴望:也許這才是浪漫愛(羅密歐跟茱麗葉好像也不太認識對方啊)

在此種理論基礎下,兩人之間共有六十四種不同的狀況,在此不一一列舉,僅提供幾種比較典型的例子。事實上此理論上在發展階段,並不完整;愛情不是一個簡單的東西,沒走過也無法體會箇中滋味啊。(小弟我還是單身呢WWW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給我ㄧ個綽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